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参展攻略 > 行业概要 > 扭转电力供需不平衡局面的解药特高压

扭转电力供需不平衡局面的解药特高压

1484125401 来源:

2016101915372372.jpg

2016年夏秋之际,对于浙江电网来说,注定不平静。

迎峰度夏期间,浙江电网日用电最高负荷6次刷新历史记录,7月27日最高用电负荷达到6912万千瓦,比去年最高纪录增长11.43%。精确的负荷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、严谨的电网风险管控措施、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,保障了浙江电网在迎峰度夏期间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。

夏季负荷尚未走远,9月初,G20杭州峰会又让浙江电网着着实实忙了一把。这一次,浙江电网出色地完成了重大政治活动供电保障任务,实现了“设备零故障、客户零闪动、工作零差错、服务零投诉”的目标。

中秋假期,恰逢天文大潮期,不期而遇的台风“莫兰蒂”登陆浙江引发山洪,对浙江局部地区电网设备造成较大影响。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应对科学,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受损电网。

在这个忙碌的季节,浙江电网顶住了各种考验。这背后,是日趋完善的特高压电网。

近期,灵州—绍兴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(以下简称灵绍工程)投运,来自宁夏的电能将通过特高压送至浙江,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。

特高压,扭转电力供需不平衡局面的解药

已有三条特高压工程运行的浙江电网,为再次迎接特高压的到来做好了准备。

作为第二个落点浙江的特高压直流工程,同时也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的灵绍工程,将为浙江电网增加区外来电800万千瓦。对于浙江电网来说,最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推动了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、节能减排和雾霾治理,更在于它对于构建浙江电网主网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。

灵绍工程投运后,浙江将正式形成贯穿南北的交流特高压T字形骨干网架和两大特高压直流“西电东送”大通道。“两交两直”特高压网架进一步强化了浙江电网的主网架,构建起以特高压站为核心、东部电源群为支撑,浙北、浙中、浙南之间紧密联系,“南北互通、东西互供、交直流互备、水火电互济”的主网结构。

随着“两交两直”落地浙江,特高压骨干网架在浙江初现端倪,浙江电网的供电能力也比以往提升了3倍。

看似顷刻间发生的变化,其实经历了一场漫长的“成长之痛”。

浙江是能源消耗大省、能源资源小省,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0%以上。“七山两水一分田”的现实,让浙江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着高度的客观和清醒——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,使浙江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,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“浙江经济”。

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,浙江被打上“传统制造业大省”的标签,下辖近90个县(市、区)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,覆盖轻纺、皮鞋、医药化工、五金等行业。“浙江制造”曾以低成本优势占领全球市场,扬名海内外。

然而,2003年,一场全国性缺电给快速发展的浙江经济猝不及防的一击,全国22个省、市出现拉闸限电,浙江更是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“电荒”。统计数据显示,在缺电最为严重的2003年至2005年间,浙江三年累计少用电90多亿千瓦时,最大电力缺口一度达600万千瓦。据浙江省统计局当年的一次统计调研,缺电等能源缺乏对浙江2003年GDP造成了0.6个百分点的影响。

受困于缺电,是因为滞后的电力建设跟不上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。加快电力建设成为解决“苦恼”的首选,浙江由此也迎来了电力建设的高峰期。

2013年末,浙江省统调装机容量达到4325万千瓦,是2003年末的3.98倍。但省内大规模的电力建设并没能成为治标灵药,缺电有如挥之不去的阴霾,经年盘踞在浙江上空,给浙江带来了长达数年难以言说的隐痛。诸如“区域性”“季节性”“时段性”等不同词语修饰下的缺电,成为浙江每年迎峰度夏期间的热词。

彼时,浙江的“痛”正是同一时期东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“痛”。

能源资源和需求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、资源紧张、气候变化、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……亟待一个解决出口。

好在,困境得解。

2013年9月,皖电东送淮南—浙北—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,对改变浙江用电局面的效果立竿见影。

2014年7月,溪洛渡—浙西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,为浙江带来了700余万千瓦来自西南的清洁水电。同年12月,浙北—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。

特高压入浙,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